第28屆青島國際工業自動化技術及裝備展覽會
2026年7月16-19日|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紅島館)
協作機器人,在機器人賽道中一直是“火熱”的代名詞。
近日,中金證券官網發布公告,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內簡稱越疆機器人)正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預計2023年4月至5月結束上市輔導工作流程。
據悉,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同國泰君安證券完成了上市輔導協議的簽署,短期內連續兩家協作機器人企業啟動A股IPO,協作機器人“上市潮”來了?
協作機器人“軍團”
作為全球柔性智能機器人頭部品牌,節卡機器人基于行業及應用場景“know-how”的用戶思維,致力于打造可落地、可復制、簡單易用、成效突出的自動化產品,賦能客戶智能高效生產。
經過大量且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節卡機器人擁有6大產品系列,其良好的通用性與柔性,可應用于打磨、拋光、裝配、擰緊、上下料等工藝,滿足全球汽車產業鏈、3C電子、半導體、精密制造、新能源等工業領域,新消費、新零售等商業領域,以及高校培訓等教育領域需求。
近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入選名單,向全社會推廣智能機器人應用范例。節卡機器人在3C電子行業精密涂膠、汽車行業銷軸加工、智慧餐飲行業輔助配餐的典型應用成功入選。
值得一提的是,節卡機器人業務早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正進一步加深在全球市場的精細化、本土化運營。
至于另一家啟動IPO的越疆機器人——作為全球先進的智能協作機器人方案提供商,越疆以品質為基,構筑了可靠穩定的產品矩陣,打通機器人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保障了越疆全球市場的快速交付。
從創造越疆第一臺桌面級機械臂到研發出國際先進水平的四軸、六軸全感知協作機器人,再到推出針對商業領域的Dobot Nova系列,越疆已成為業內首家擁有0.5-16kg全產品矩陣的協作機器人公司。
過去兩年間,越疆協作機器人一直在探索商業領域,很多產品已經被大量用于做咖啡、冰淇淋、煎餅果子、做面等場景,不僅幫助客戶節省人力,還帶動了商家門店人流與銷售業績的上升。
多年來越疆機器人持續深耕 3C 制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半導體、金屬加工、醫療等行業。目前,越疆已服務富士康、比亞迪、北汽福田、豐田汽車、索尼、三星、Jabil、Johnson Controls 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線,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量已超過55000臺,連續四年蟬聯國產工業機器人出口量NO.1。
另外,越疆日照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之一,年產能可達 10 萬臺,全自動化產線,滿足全球市場供應。
“狂飆”的國產協作機器人
機器人行業是長期主義賽道。近年來,包括機器人在內的硬科技賽道備受資本青睞,協作機器人領域更是迎來融資熱潮,國產廠商加速崛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協作機器人領域的融資金額高達40億元,包括遨博、艾利特、珞石、非夕等一眾知名企業,其中近半數為數億元大額融資。7月20日,國內協作機器人廠商節卡更是完成了領域內迄今單筆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其D輪融資金額達10億元。
1996年,美國西北大學的兩位教授J.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提出了協作機器人概念,2008年,丹麥優傲公司研制的UR5協作機器人交付使用,這讓任何人操作機器人手臂成為現實。之后在2012-2015年間,國外協作機器人品牌風起云涌,美國Rethink、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等公司相繼推出,此時的國內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
不過在2015年之后,國內機器人廠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以思靈、珞石、非夕等為代表的企業,將力控技術用于機器人柔順控制中,引領了第二代協作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起步較晚的國產機器人,也通過創新技術的運用,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完成了彎道超車。
據《2022年中國協作機器人技術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產協作機器人在中國的占有率超過90%。2022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比增長1.5%,在整體市場增長疲軟的態勢下,協作機器人的增速卻遠高于市場平均增速及其他機型,同比增長達22.2%。隨著國產協作機器人越來越成熟,技術也逐漸接近外資,疊加較為激進的市場策略,2022年上半年外資廠商在汽車、3C行業受到了國產較大的沖擊,市場占比出現下滑,協作機器人已經成為中國機器人勢力的代表,中國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更是有望帶動全球市場節奏。
最后
狂歡之后,資本終究會重歸理性。但對于機器人產業而言,核心技術才是硬實力,市場的波動只是階段性問題,只要人口紅利消退的趨勢沒有改變,機器人行業將一直前途光明。
協作機器人,在機器人賽道中一直是“火熱”的代名詞。
近日,中金證券官網發布公告,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內簡稱越疆機器人)正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預計2023年4月至5月結束上市輔導工作流程。
據悉,2022年12月19日,節卡機器人同國泰君安證券完成了上市輔導協議的簽署,短期內連續兩家協作機器人企業啟動A股IPO,協作機器人“上市潮”來了?
協作機器人“軍團”
作為全球柔性智能機器人頭部品牌,節卡機器人基于行業及應用場景“know-how”的用戶思維,致力于打造可落地、可復制、簡單易用、成效突出的自動化產品,賦能客戶智能高效生產。
經過大量且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節卡機器人擁有6大產品系列,其良好的通用性與柔性,可應用于打磨、拋光、裝配、擰緊、上下料等工藝,滿足全球汽車產業鏈、3C電子、半導體、精密制造、新能源等工業領域,新消費、新零售等商業領域,以及高校培訓等教育領域需求。
近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入選名單,向全社會推廣智能機器人應用范例。節卡機器人在3C電子行業精密涂膠、汽車行業銷軸加工、智慧餐飲行業輔助配餐的典型應用成功入選。
值得一提的是,節卡機器人業務早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正進一步加深在全球市場的精細化、本土化運營。
至于另一家啟動IPO的越疆機器人——作為全球先進的智能協作機器人方案提供商,越疆以品質為基,構筑了可靠穩定的產品矩陣,打通機器人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保障了越疆全球市場的快速交付。
從創造越疆第一臺桌面級機械臂到研發出國際先進水平的四軸、六軸全感知協作機器人,再到推出針對商業領域的Dobot Nova系列,越疆已成為業內首家擁有0.5-16kg全產品矩陣的協作機器人公司。
過去兩年間,越疆協作機器人一直在探索商業領域,很多產品已經被大量用于做咖啡、冰淇淋、煎餅果子、做面等場景,不僅幫助客戶節省人力,還帶動了商家門店人流與銷售業績的上升。
多年來越疆機器人持續深耕 3C 制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半導體、金屬加工、醫療等行業。目前,越疆已服務富士康、比亞迪、北汽福田、豐田汽車、索尼、三星、Jabil、Johnson Controls 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線,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量已超過55000臺,連續四年蟬聯國產工業機器人出口量NO.1。
另外,越疆日照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之一,年產能可達 10 萬臺,全自動化產線,滿足全球市場供應。
“狂飆”的國產協作機器人
機器人行業是長期主義賽道。近年來,包括機器人在內的硬科技賽道備受資本青睞,協作機器人領域更是迎來融資熱潮,國產廠商加速崛起。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協作機器人領域的融資金額高達40億元,包括遨博、艾利特、珞石、非夕等一眾知名企業,其中近半數為數億元大額融資。7月20日,國內協作機器人廠商節卡更是完成了領域內迄今單筆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其D輪融資金額達10億元。
1996年,美國西北大學的兩位教授J.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提出了協作機器人概念,2008年,丹麥優傲公司研制的UR5協作機器人交付使用,這讓任何人操作機器人手臂成為現實。之后在2012-2015年間,國外協作機器人品牌風起云涌,美國Rethink、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等公司相繼推出,此時的國內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
不過在2015年之后,國內機器人廠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以思靈、珞石、非夕等為代表的企業,將力控技術用于機器人柔順控制中,引領了第二代協作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起步較晚的國產機器人,也通過創新技術的運用,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完成了彎道超車。
據《2022年中國協作機器人技術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國產協作機器人在中國的占有率超過90%。2022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比增長1.5%,在整體市場增長疲軟的態勢下,協作機器人的增速卻遠高于市場平均增速及其他機型,同比增長達22.2%。隨著國產協作機器人越來越成熟,技術也逐漸接近外資,疊加較為激進的市場策略,2022年上半年外資廠商在汽車、3C行業受到了國產較大的沖擊,市場占比出現下滑,協作機器人已經成為中國機器人勢力的代表,中國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更是有望帶動全球市場節奏。
最后
狂歡之后,資本終究會重歸理性。但對于機器人產業而言,核心技術才是硬實力,市場的波動只是階段性問題,只要人口紅利消退的趨勢沒有改變,機器人行業將一直前途光明。